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承红色基因 强化品牌特色

发布时间:2025.11.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57次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永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第一家大学出版社。70年来,人大出版社始终坚守党赋予中国人民大学的政治定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勇担使命,在各个历史阶段高质量完成了出版任务,以卓越的出版成就为新中国教育事业和出版事业发展镌刻下坚实的奋进印记。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人大出版社伴随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起步而生。1950年,刘少奇同志出席学校开学典礼并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人民大学“是我们新中国办的第一所新式大学,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大学,中国将来的许多大学都要学习我们中国人民大学的经验,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样子来办”。所以人大出版社自成立伊始,就肩负起出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使命。

  我们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出版了一大批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史和出版史上具有奠基意义的教材,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探索,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起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和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一家大学出版社,人大出版社在初创时期就成为了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出版的中心,被誉为“红色出版社”。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出版社积极探索建立服务高等教育、立足学科建设、着眼时代前沿的哲学社会科学出版体系,以打造精品工程为发展战略,形成了高质量教材体系和经典学术著作集群并重的特色出版格局,为改革开放贡献了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

  进入新时代,人大出版社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守红色品牌底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主题出版、教材出版、学术出版、国际出版、融合出版5个出版主业上取得丰硕成果,在海内外学术界和出版界产生重大影响。今天,人大出版社累计出版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7万余种,获评首届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3次获评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实行以来始终保持优秀,“学术沃土,思想摇篮”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已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的一面旗帜和一张亮丽的国际名片。

  70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各级领导同志都给予了人大出版社充分肯定、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为人大出版社提高政治站位,谋划长远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回顾70年光辉历程,人大出版社形成了五大鲜明特色:

  第一,矢志不渝传播马克思主义,着力打造新中国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重镇,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人大出版社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红色出版的发动引擎,举旗帜、定方向、聚合力、强担当,以“四个着力点”推进党建工作与出版业务相结合,守好党的意识形态阵地。

  第二,矢志不渝深耕教育出版领域,着力打造高校文科教材出版中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人大出版社始终坚持服务高等教育事业,以教材出版为立社之本,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教材精品。

  第三,矢志不渝聚焦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出版高地,为弘扬优秀文化笃行,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担当。人大出版社始终以大型学术项目引领学术出版,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矢志不渝致力于中外文化合作交流,着力打造中外出版文化交流平台,为中国了解世界开窗,为世界了解中国架桥。人大出版社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

  第五,矢志不渝以创新激发企业创造活力,打造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为大学出版事业探新路,为中国出版事业开新局。人大出版社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做勇立潮头的改革者。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在新时代关于宣传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品牌特色,始终坚持政治建社,教材立社,学术强社,创新优社,开放兴社,把人大出版社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出版社,为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