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书林:传承和弘扬韬奋精神

发布时间:2025.11.1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阅读:36次

作者:邬书林

《生活》杂志


  作为我国现代出版事业的开拓者,韬奋先生在民族危难之际擎起思想火炬,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韬奋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出版人砥砺前行的宝贵财富。

  当前,我国出版事业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媒体格局深刻变革、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国际传播任务更加重要等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出版人,应当如何传承和弘扬韬奋精神?

  坚守信仰、把准方向,做有灵魂的出版

  韬奋先生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一生。他曾言:“我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只要能使中华民族之脊梁复兴。”他始终把出版工作与民族前途、人民命运紧密相连。他主编的报刊,不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思想的旗帜、民心的桥梁。

  今天,我们传承韬奋先生“心向光明”的坚定信仰,就是要让这份信仰之光照亮新时代出版事业的奋进之路。“心向光明”,意味着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将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更好地融入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印刷发行、融合传播的全过程,确保出版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面对深刻变化的传播格局与多元复杂的舆论生态,我们要善于把宏大的时代主题转化为贴近现实、温润人心、读者喜闻乐见的内容表达,将主流价值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深入人心。出版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思想的灯塔,我们要让每一本好书都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纽带、巩固思想基础的磐石,在纷繁复杂中廓清迷雾、在价值多元中确立主导,真正使韬奋先生所追求的“光明”,通过我们这一代出版人的坚守与创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真理光芒与时代华彩。

  扎根读者、服务人民,做有情怀的出版

  “读者至上”是韬奋先生办刊办店的核心理念。他视读者为“刊物的维他命”,设立“读者信箱”,倾听大众声音,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

  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从“读得到”向“读得好”跃升,阅读方式也因技术发展而深刻变革。面对这一趋势,出版工作必须坚守“为人民出好书”的初心,在精准洞察中满足多样化、高品质的阅读期待,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出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可读性强的精品出版物。我们要自觉肩负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文化使命,用生动鲜活的出版作品展现时代气象、凝聚奋进共识,同时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当代价值,使之成为滋养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要积极适应数字化阅读新常态,善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构建互动交融的编读平台与知识服务生态,推动出版从传统的内容提供向现代知识服务与文化引领升级。唯有如此,出版才能真正贴近人民、引导创作、服务社会,在回应时代召唤中焕发新的生机,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贡献不可替代的价值。

  勇于创新、敢于斗争,做有锐气的出版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韬奋先生提出“边生产、边斗争”,既坚持出版,又以出版为武器,推动社会进步。他勇于突破旧有模式,创新内容形式,拓展传播渠道,展现了出版人的锐气和担当。

  当前,出版业正处在深刻变革的时代节点,融合发展有待深化、原创能力亟须加强、市场环境更趋复杂,这要求我们必须发扬韬奋先生“边生产、边斗争”的锐气与韧性。面对侵权盗版屡禁不止、低俗内容混淆视听、无序竞争扰乱生态等严峻挑战,我们尤需重温韬奋先生“不妥协于流俗,不屈从于压力”的立场,要以法治、创新等手段,坚决遏制各类出版乱象,捍卫创作者权益,净化行业生态。同时,要以“出版+科技”“出版+数据”为路径,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的深度融合,加快从传统出版向智慧出版、知识服务转型,在守正创新中拓展出版边界。更为根本的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指示,坚守出版传播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功能,努力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果,赓续中华文脉;积极反映当前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最新进展,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自觉吸收国际科技文化优秀成果,拓展国际出版交流,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要让我们的出版物,既成为国内读者的精神滋养,也成为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文化窗口,真实、生动、立体地讲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故事,使韬奋先生所追求的“有益于社会”的出版理想,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韬奋先生离开我们虽已多年,但他留下的精神遗产依然熠熠生辉。新时代是出版事业大有可为的时代。我们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继承韬奋精神,坚守出版初心,勇担文化使命,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出版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版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为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