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 倡导老年阅读,绘就“阅见幸福”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24 阅读:121次
舞台上,一群老年人精神抖擞地列阵而立,随着音乐的加入,图书情景剧《木兰辞》徐徐展开,动情演绎了抗战女兵从军出征的故事。
这是4月23日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银龄阅读论坛的开场,老人们英姿飒爽的表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作为全民阅读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银龄阅读论坛已连续举办4届。本届论坛以“乐龄乐读 阅见幸福”为主题,共分为“乐见幸福——我们在行动”“阅见幸福——我们一起来”“乐龄乐读——我们乐分享”3个篇章,共同探讨文化养老的发展方向。
政策护航 凝聚各方合力
2024年10月28日,民政部、全国老龄办、中宣部等14个部门发布《关于推进老年阅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是首个国家层面推动老年阅读工作的政策文件。
意见发布后,上海、天津等地纷纷响应,迅速推出了有地方特色、符合当地情况的老年阅读行动计划。上海于2025年1月24日推出《上海市“乐龄乐读、乐学乐为”老年阅读行动方案》。上海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轧铸介绍说,截至202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已达577.62万,占总人口37.6%。下一步,上海将通过政策支撑、空间再造、数字赋能、品牌培育等4个方面,努力构建符合上海实际的银发阅读服务体系。
在老年教育领域,老年大学是系统性开展老年阅读活动的最佳场所。今年3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正式推出全国老年大学银龄阅读“领读者”计划实施方案,从打造触手可及的阅读空间、培育专业带动的领读力量、打造老少皆宜的阅读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作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刁海峰在论坛上介绍,协会每年将评选出100个优秀案例制成手册,培养1000名领读骨干成立宣讲团,带动10万老年人成为深度阅读者。
平台发力 惠老资源互补
推动老年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高飞表示:“要进一步凝聚共识,从老年阅读这个‘小切口’入手,进一步把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好、作用发挥好、权益维护好。”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说,中国出版协会作为连接政府和出版行业的桥梁和纽带,将在老年出版的规划设计、内容策划、阅读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畅通出版业与老年事业相关领域的沟通渠道,加强老年出版服务,倡导老年阅读,在老年阅读调查研究中发挥应有作用。
“出版社+数字平台”让内容更适老,“书架+银行网点”让阅读更惠老。论坛上,华龄出版社分别与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中信银行等推出了喜马拉雅银龄深度阅读行动、“银龄领读者”等多项计划,推出老年群体人生故事征集、银龄书架、银龄书单等多项惠老活动,助力推动阅读真正融入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其中,中信银行将在全国40余个城市的50多个“幸福+”老年特色网点布放银龄书架。
北京中文在线阅读公司总经理杜嘉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中文在线的书香银龄在线图书馆,汇聚了大量适合老年读者阅读的数字图书、有声书及部分期刊资源,助力银发族在数字时代延续书香雅趣,焕发精神活力。
活动增效 提升阅读效果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正在让更多老年人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银龄阅读推广人薛晓萍是北京银龄书院创始人,已经是第四次参加银龄阅读论坛。论坛开场的图书情景剧《木兰辞》的导演便是她。“今年终于能让大家看看我们这些爱阅读的老年人的风采。”薛晓萍难掩喜悦之情。她告诉记者,老年人渴望阅读,更希望有不一样的阅读方式。银龄书院自2017年启动银龄领读者培训以来,通过观影读经典、图书情景剧、诗朗诵以及十几门专业课程等各种方式,带领老年人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
论坛上,薛晓萍还和3位银龄书院的领读者分享各自的阅读故事。他们中有的靠阅读治愈孤独,有的立志做终身学习者。通过多年的阅读培训,这些老年人成为带动更多人阅读的银发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各数字阅读平台也依托技术优势,开展更为适老的阅读活动。喜马拉雅副总裁屠琤告诉记者:“2023年喜马拉雅50岁以上主播数量为26.68万人,2024年达45.34万人,同比增长69.94%,他们创作的专辑量达116.75万个。”